找到相关内容2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与精神健康

    禅宗有很多有名的顿悟的故事。   曾经有一个出家人去向曹洞宗的第二代曹山本寂请法。那出家人说:“弟子通身是病,请和尚替我医。”曹山本寂说:“我不医。”那个出家人说:“你为什么不医?”曹山本寂说:“我就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4646382.html
  • 曹洞宗在抚州的衍生与传承

      曹洞宗在抚州的衍生与传承   唐末、五代时期,洞山良价首徒本寂在宜黄曹山寺也创立了佛教禅宗一脉五花“一脉五花”在宗教史上又称“一花五叶”,以达摩为一花,五宗为五叶。禅宗师匠各依其创建的道场胜地命名临济、曹洞、法眼、云门和仰五宗。中占重要地位的曹洞宗。   曹洞宗创立之后,本寂师兄弟和师父一起,在各地广为传播曹洞教义,其中本寂自己弘法于曹山、师父良价于洞山、匡仁于金溪县疏山、道膺于永修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3753904.html
  • 峨眉山佛教起源和传承

    (807-839年),良价与其徒—曹山本寂(840-901年)建立了曹洞宗。晚唐峨眉山白水普贤寺本仁禅师为洞山良价之徒,西禅和尚﹑布水岩和尚均为曹山本寂之徒。白水玮禅师为云居道膺(848-902年)之徒,洞山良价法孙。唐末峨眉山棋盘寺东汀和尚为曹山慧霞之徒,曹山本寂法孙。明代遍融真圆会异僧于九老洞,传曹洞宗,为不二际法嗣。  石头希迁又传法给天皇道悟(748-807年),道悟传法给龙潭崇信(780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13560926.html
  • 禅学的黄金时代(10):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

      曹洞宗的建立者是洞山良价(公元八零七至八六九年)和他的学生曹山本寂(公元八四零至九零一年)两人。我们之所以称本宗为曹洞,而非洞曹,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比老师更重要,而是由于学生所住持的曹山,和六祖...,关于“五位颂”的看法,洞山和曹山都各有其观点)。洞山所提出的“五位”是1、正中偏 2、偏中正 3、正中来 4、兼中至 5、兼中到。这“五位”是指精神开悟的五个阶段,现在分别讨论如下:  (1)第一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22940932.html
  •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

    雁过而潭不留影。 对水月相忘的无心之境,禅宗以“井觑驴”来象征。曹山问德上座:“‘佛真法身,犹如虚空,应物现形,如水中月’,作么生说‘应’底道理?”德上座说“如驴觑井”,曹山说只道得八成。德上座问曹山怎样看,曹山说:“如井觑驴。”《曹山元证录》“驴觑井”还有主观的成分在内,“井觑驴”则完全消泯了主观意念的中介性,主客俱泯,能所双亡,超越了情识分别,是不可思议的直觉境。对此,禅诗中有极其生动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3446910.html
  • 曹洞宗禅诗(下)

    范畴,发展到洞山与曹山的五位禅法时,便出现了以黑白来表现明暗关系的五相诗。在洞山五位中,“夜半”、“不露” 相当于正位,有平等性之意;“正明”、“天晓”,相当于偏位,有差别性之意。 “夜半正明”与“天晓不露”,表示真如法性与森罗万法彼此相入,互为一体之状态。曹山五相诗,用黑色表示“正”即“体”、“暗”,用白色表示“偏” 即“用”、“明”,以○代表自性,以●中之黑色代表本体界,《正法眼藏》卷3:“又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1953499.html
  • 石头禅系援易入禅及其意义

    洞山良价—曹山本寂(840--901)。曹洞宗风特点是以正偏五位(正中偏、偏中正、正中来、兼中至、兼中到)诠述理事圆融,接引勘验学人。禅风细密回互,妙用亲切。“曹洞家风,君臣道合,正偏相资,鸣道玄途,金针...生灭诸义o《曹山元证禅师语录》所载之逐位颂云:“正中偏,三更初夜月明前,莫怪相逢不相识,隐隐犹怀旧日嫌。偏中正,失晓老婆逢古镜,分明觌面别无真,休更迷头犹认影。正中来,无中有路隔尘埃,但能不触当今讳,也胜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12760324.html
  • 李志夫著:中国禅宗理事观(2)

    甲)宗之传承:本宗正式立宗旨为洞山良介与曹山本寂两人,其上远绍青原行思、石头、惟俨、云岩。因篇幅所限,后二者略而不述。  一、青原行思(?--七四○): “幼出家,复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。问曰:当何所务...不为,易者亦难。”正是贴近人生处说法。  四、曹山本寂(八四○-九○一):“ 少慕儒学,年十九出家,二五登戒,会洞山价禅师往来请益。洞山问:阇梨名什么?对曰:本寂。曰:问上更道。师曰:不道。曰:为什么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1548793.html
  • 曹洞宗禅诗(上)

    会通,圆融无碍。这成为曹洞宗正偏回互说的理论基石。 曹洞宗禅学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依据是《宝镜三昧》。洞山良价在云岩昙晟处亲印宝镜三昧,并把它传授给曹山本寂。《宝镜三昧》文辞简练,却奥义无穷,将...铃木大拙语。 《曹山元证录》: “正位中来者,句句无语,不立尊贵,不落左右。故云正中来也。”学人悟明自心,初证圣境。但虽证入圣境,却不居圣境,而是披毛戴角,向异类中行。参禅者在此阶位的正受是:不再感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2053500.html
  • 洞山大师语录序

    亲近。用动两片皮作么。师无对曹山后闻乃云。一子亲得   师礼京兆兴平和尚。平曰。莫礼老朽。师曰。礼非老朽者。平曰。它且不受礼。师曰。它亦不曾礼。师却问。如何是古佛心。平曰。即汝心是。师曰。虽然如此。犹...。师曰。便好休   僧问。和尚出世几人肯。师曰。并无一人肯。云为甚么并无一人肯。师曰。为个个气宇如王   上堂曰。道无心合人。人无心合道。欲识个中意。一老一不老。后僧问曹山。如何是一老。山云。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3953564.html